找回密码
 注册VIP尊享专业服务

中国科技“冲刺跑”阶段,如何形成超级科技创新?

2024-9-24 14: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 评论: 0|原作者: 13597374987

摘要: 魏建国(商务部原副部长):我认为,未来科技创新引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包容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向美国学习,还要向日本学习,向欧洲学习,向世界学习,而且我们也欢迎别人来。我们的市场、人力,其中包括我们广 ...
魏建国(商务部原副部长):我认为,未来科技创新引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包容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向美国学习,还要向日本学习,向欧洲学习,向世界学习,而且我们也欢迎别人来。我们的市场、人力,其中包括我们广大的科技队伍,是全要素的配置。所以只有在中美、中欧甚至中国与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之间,都把自己的边际效应和优势发挥起来之时,才能形成全人类超级的科技创新。
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历史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任何科技的创新和变革都会给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改变。纵观全球,科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引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何时何地,科技创新始终在为全世界各国人民的繁荣富强提供强大的动力。当前在中国,高质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坚持人才培养。一个国家只有持续不断地完善人才储备,才能打造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黄仁伟(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科技的突破要牢牢把握住中国的两大特点。第一,专注中国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式,集中青少年培养,他们能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100个里面如果能出现一个钱学森就是不得了的事情,而且这是有可能的。第二,人工智能和中国的人力资源高度结合。有些人莫名其妙地说中国小孩子少了,甚至以此唱衰中国经济,这个观点是在没有人工智能的时候提的,现在这个观点已经落后了,我们可以创造大量的机器人替代劳动力,而且机器人市场又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那个时候简单的劳动力都会被替代,我们要好好研究人工智能对中国人力资源,包括高级和低级人力资源的影响。
曹和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我们国家正在提“新质生产力”,即以创新科技为主导的生产力。在数字和技术支持下的新型基础设施、先进算力算能新产业以及基于二者之上的平台应用等领域,我们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们知识界应该要能够形成一个共识,即在中国向数字经济过渡的过程中,虽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稍慢了一点,但是国民经济体系结构的变化速度却是非常快的。我们应该树立这个信心,只要中国经济向现代经济结构过渡的过程稳健、高速且可持续,我们就不应该失去主见。
沈阳(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做第二名和第一名的思路完全不一样,做第二名只要跟着别人走就行了,但是做第一名需要几个特质:首先不要跟美国比科技项目数量,我们有自己的科技发展方向,以我为主,以人民的需求为主,以人类本身最根本的需求为主;其次,不要追求全产业链,做第二名可以追求全产业链,但是第一名不必这样做;最后,我们要稳风险,美国每年都在打仗,中国是追求和平、反对战争的。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至少要减少风险。


“冲刺跑”阶段
魏建国:当前中国科技进入了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总体来看,全球科技中心每100年转移一次,从最早的英国到后来的欧洲(大陆),之后又到了美国。那么,下一个科技中心在什么地方?很多人认为是中国。
中国现在的科技发展,我认为正处于“冲刺跑”的阶段。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印度以及欧洲都在看着我们。我们在不少科技领域已经处于领跑地位,比如数字经济等,同时,我们在制度创新方面也有着不凡的表现。
现在我们的科学论文发布在全球排第二,下一步能不能把所有这些科学论文付诸实践,让其走向市场,关键在于金融创新。金融是市场的“血脉”。美国之所以能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功,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对创新项目的投入。资本的投入以及风险投入很关键,10个项目即使9个失败了,但是只要有1个成功就行。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两个很大的优势,第一是人才,第二是市场。未来,世界科技中心会发生转移,中国正往上走。
黄仁伟:中国14亿多人口,应该有世界上最多的优秀人才,我们有最丰富的人才资源,现在就是这些资源怎么发挥的问题,如果这件事做好了就可以实现持续性的创新。
吕本富(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在创新形式上我们有很多优势,比如我们有“举国体制”,理工科毕业生人数超世界先进国家之和,产业体系健全。但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生态和原始创新方面,中国仍需补强短板。从0到1的创新有赖于商业模式推动,即“蓝海式创新”,发现新的蓝海往往需要企业家探索。由技术推动的从1到N创新则称之为“迭代式创新”,这同样也需要大型企业快速把技术转化为商业成果。
中国的优势
魏建国:今天我们讨论的核心一定要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脱离不了科技创新,中国现在的科技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两个很大的优势,人才和市场。科技创新应有的素质应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但是还需要转化到市场上。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创新要站在未来的高度上看,150年或者180年左右,世界科技中心会有转移。现在我们已经看到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逐渐在走下坡路,中国在往上走,但是中国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要考虑得更长远。中国式现代化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话,长跑时间是多长呢?我认为未来科技创新会带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突破,发展可能会超过美国,甚至如果我们打磨得好、把控得好,市场体系做得好的话,可能会在很长的时间里持续保持世界的科技创新中心。
吕本富:把投入的钱变成科技论文这张“纸”称为研发,再把“纸”变成“钱”,成为现实生产力称为转化,两者结合就是创新。创新,一个是从0到1,一个是从1到N,推动力包括技术推动和商业模式推动。
其中包括技术突破式创新,比如说现在的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这种创新是由低层技术的创新引发的。
还有商业模式推动下从0到1的创新,我们叫做蓝海式创新。
还有由技术推动的从1到N的创新,我们称为迭代式,比如说苹果手机从第一代到十四代就是迭代式的创新,这也是一个国家创新的主流,这方面没大公司的努力是完不成的。目前在迭代式创新方面我们很多时候还是在跟随,除了少数企业能做迭代外,其他国内公司暂时都还能力欠缺,难以快速把技术转变为商业成果。
此外还有市场颠覆性创新,比如说小米做的,过去卖5000块钱的手机现在卖2500,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拼多多用的也是这个套路。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人口红利。
在技术颠覆型和迭代式创新方面,我们还有一定问题,尤其是迭代式创新方面还需要下更大的努力。
沈阳:其实科技不仅仅是科技的问题。中国有个最重要的优势,我们的理工毕业生已经超过全球好几个国家之和。我认为现在我们的资本和设备是不短缺的,那么怎么培养顶尖人才?怎么让创业者,特别是让创新者有个良好的回报机制?
我认为创新就是“不知道哪一片云在下雨”,假如说成功比例是10∶1,他需要把10∶1的探索成本放到一个回报机制里。美国在这一点上其实做得比较好,我们也要完善我们的制度设计,这个制度设计完成以后,中国的本土创新创业会更上一层楼。
还有怎么让我们的理工毕业生成为顶尖创新者?这要回到教育问题上。我们要让人才保持思维活跃,培养最顶尖的创新人才,这些可能不是三五年内能解决的,要和教育、人文培养相结合。总的来说就是第一要培养顶尖人才,第二要有一个科技和金融互相协同的良好机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中关村在线|IT之家|太平洋手机|移动|华为官网|vivo手机|华军软件园|中国九洲红智能+制造转型实验基地 ( 桂ICP备2022004686号|桂ICP备2022004686号 )

GMT+8, 2024-10-18 18:23 , Processed in 0.1529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