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教育目的发展史上,有两种长期对立的理论,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杜威明确提出了人们受教育的正确方式。他尤其指出,教育不应该过分强调说教,教育理念不单单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让他们被动接受。而是希望人们就能够获得所需的技能与经验。 杜威是什么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或以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提出教育适应生活说。 杜威不满于斯宾塞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观而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观点。与斯宾塞不同,杜威反对将教育视为为未来生活的准备。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论述什么是学校时指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认为,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和积累。教育领域的许多失败是由于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的原则。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这些事情只是为将来预备而已。 杜威如何实施德育 他对德育有着独特的观点和实施方式。杜威认为,德育应该是一种积极的、经验导向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积极品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他强调将道德教育与学习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展道德思考和行为。 主张将德育融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不是将其局限于道德教课。他认为,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一个充满道德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环境,让学生在实际经历中学习和实践道德。意味着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合作学习和实践项目,通过与他人互动和面对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能力。 杜威对善思想的影响 杜威对于善思想的重构改变了从前善思想的一成不变,有终点和边界点的观念。杜威善的思想是一种改变现有情境的活动过程,这些改变的过程中个人和环境也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善的意义和力量得到了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