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老婆提议带女儿回姥姥家玩,但女儿却不太乐意,还放话说要么去奶奶家,要么就留在成都玩。
在几次邀请无果后,妻子显然有些不悦,无奈地抱怨道:“我看咱闺女就是个‘白眼狼’,姥姥含辛茹苦把她带大,现在放暑假了,叫她回去看看姥姥都不愿意。”
安抚了老婆几句后,我便走进了女儿的房间,试图劝说她去姥姥家一趟。
“闺女,暑假咱们回姥姥家住几天,好不好?”
“我想去奶奶家,不想回姥姥家!”
“这是为什么呀?姥姥可是非常想念你呢!”
“没有原因,我就是不想去姥姥家。”
“嗯,爸爸理解你的感受。你要知道,我们平时和姥姥在一起的机会不多,妈妈也很久没回去了,她肯定很想去看看姥姥。如果你真的不愿意回去,就直接告诉妈妈你的理由吧!”
女儿想了想,无奈地说道:“我并不是不想回去,只是晨晨(小侄儿)老是跟我抢玩具,还让我滚回成都。”
因此,女儿不愿意回姥姥家,并非出于对姥姥家的反感或所谓的“白眼狼”行为,而是因为她与小侄儿晨晨之间存在矛盾。
实际上,不仅仅是女儿,许多朋友也有类似的抱怨:我家孩子小时候对姥姥特别亲近,睡觉时非得姥姥哄着,吃饭时也要姥姥喂,然而现在让孩子去看姥姥,却连去都不愿意。
文文爸在与女儿及其他孩子沟通后,发现了孩子们不愿意去姥姥家的原因,这其中主要有三个,且这些理由都非常真实。
过度的攀比,让孩子感到厌倦
同事李姐抱怨说,女儿妮妮特别不愿意去姥姥家。究其原因,是因为她的侄儿成绩优异,而妮妮的成绩却只是一般。每次去姥姥家,舅妈都会问她的成绩,这让妮妮感到很不舒服。
这学期期末考试,妮妮的成绩不太理想。为了避免舅妈询问成绩,她一直不愿意去姥姥家。经过李姐多次劝说,妮妮才最终答应前往。
吃饭时,舅妈先给妮妮夹了菜,接着便问起她的考试成绩。妮妮没有作答,只是低头专心吃饭。
舅妈见状,立刻夸奖起了自己的孩子,称赞儿子这次语文考试取得了95分,数学则满分,排名全班第一!
妮妮见状,放下碗筷,准备起身离开。舅妈立刻拉住她说道:“怎么吃这么少呢?要多吃点,这样才有力气好好学习!”说完,她又夹了一块排骨给妮妮,催促她赶紧吃完,好让哥哥给她补习。
从姥姥家回来后,妮妮对李姐抱怨道,以后再也不去姥姥家了,最讨厌舅妈了。她明知道我成绩不如她儿子,还总是追问我的分数,还让她儿子给我辅导,谁稀罕他来教啊,真是烦透了。
看看,孩子不愿意去姥姥家,尤其是上了小学之后,这并不是“白眼狼”的表现。也许可以好好跟孩子谈谈,可能这就是其中的原因哦!
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能够自主规划假期安排
女儿上小学后,文文爸发现她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过去假期的安排一向由父母决定,而如今,几乎都是父母按她的计划行事。
比如这个暑假,整个7月份都被兴趣班、写字班和乒乓球班填满了,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做其他事情。
自8月起,女儿就已经计划好要去云南和重庆旅行。当妈妈提议回姥姥家时,她表现得十分抵触,表示这不在她的计划之内,她只想去重庆找表妹玩。
随着女儿自主意识的增强,如果父母强行安排她回姥姥家,她会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并且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
因此,如果计划要去姥姥家或奶奶家,文文爸总是会提前告诉女儿,尽量不干扰她已经安排好的假期计划。
对于逐渐增强独立意识的孩子,父母应避免与其正面冲突,以免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
父母应注重情理并用,多提供选择而非仅限于单一答案,多与孩子商量而不是一味强制,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经常被问到“姥姥和奶奶哪个更好”
同事小李在三岁前一直由姥姥抚养长大,但她与姥姥的关系并不密切,甚至对去姥姥家有些排斥。
从她的讲述中可以得知,姥姥对她非常宠爱。每当听说她要去姥姥家,姥姥总会准备各种零食、玩具和新衣服给她。
当小李开心地吃零食和玩玩具时,姥姥会问道:奶奶有给你买玩具吗?你最喜欢的是姥姥还是奶奶呢?
当听到“姥姥好”这个回应时,姥姥总是非常高兴,低下头来亲吻她。而如果妈妈在场,她通常会补充一句:“姥姥最疼你了,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顺姥姥。”
如果回答是“奶奶好”,姥姥便会不高兴地抱怨:你可真是姥姥养大的“白眼狼”,下次要买零食、玩具就去找你奶奶吧!
小李坦诚地表示,虽然姥姥对她确实非常疼爱,但奶奶对她也很好。每次回家,奶奶总是忙前忙后地照顾她。然而,奶奶从未问过她“奶奶好还是姥姥好?”
偶尔问一次可能没什么影响,但如果频繁地询问,孩子可能会感到厌烦,逐渐对姥姥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不愿意再去姥姥家。
总的来说,孩子不愿意回姥姥家,并不是因为他们是“白眼狼”或是不懂得感恩,而是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的社交圈、兴趣爱好以及自我意识都在不断变化。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回姥姥家的频率和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