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是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琵琶行段意分别是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以下是小编的整理,大家可以参考。
琵琶行每一段用七言诗句概括 第一部分开头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写遇到琵琶女的经过:江边送客,正苦于没有音乐的时候,偶然遇到了她。
第二部分“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况,详细描写了她的演奏技巧。
第三部分“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身世。
第四部分“我闻琵琶已叹息”至篇终写作者的感慨:对琵琶女的同情,并借此抒发了自己迁谪后的郁闷心情。
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琵琶行的体裁 《琵琶行》的体裁属古体诗。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琵琶行是其名曲之一。琵琶行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多次换韵。行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琵琶行》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
琵琶行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全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塑造出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流转匀称,优美和谐,特别是描绘琵琶的演奏,比喻贴切,化虚为实,呈现出鲜明的音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