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最热词汇。万物生,忙春耕。在南通田间地头,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大显身手,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南通如何催生、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连日来,记者奔赴各地实地采访,探寻南通加速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实践路径。 做强农业“芯 筑牢自主可控基石 “有了好种子,才有好收成。”一早,如东县城中街道八总村种粮大户陈春泉来到田里,扒开绿油油的麦苗,查看长势。“我们一直用的是中江农业的优质种子,去年种的‘镇麦18’亩产超过550公斤,看这苗情,今年情况喜人。” 这两天,一辆辆满载着水稻种子的货车从南通中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驶出,开往各地。公司副董事长刘宗陈介绍,南通中江是育繁推一体化、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经营农作物种子包含水稻、小麦、蔬菜、大豆、玉米等近60个品种。今年公司主推武育粳528、泰香粳1402水稻、通黄15大豆等优质品种,预计推广面积达50万亩。 南通中江不仅提供优质高产的种子,还把良法良技给种粮大户送上门。去年,南通中江与如东全县100多家种粮大户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量身定制全程技术服务套餐。“由单一为农民供种,向供种供苗、生产技术全程服务、产后产品收购全产业链方向发展,不断提升种业产业化水平。”刘宗陈说。 农稳社稷,种子为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对于农业现代化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不断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推进良种繁育推广、提升种业综合实力、强化行业监管。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对加快现代种业建设进行了专题部署。 住着恒温恒湿的“楼房”,喂水喂料定时定量,还配备了废气自动无害化处理系统……走进位于海门区悦来镇的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悦合种鸡一场,只见一只只体态匀称的白羽种鸡正惬意地活动。 起家于海门种鸡场的京海集团,经过39年的发展,成为集种禽繁育、饲料生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为一体的科技型农牧企业,被国家八部委联合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产白羽父母代种雏1000万套、商品雏2亿只,是中国最大的白羽祖代肉鸡生产基地和引繁中心。 我国是鸡肉消费大国,每年消费量超100亿只。然而,全国肉鸡产业份额的一半长期被国外白羽肉鸡垄断,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肉鸡的需求。 种业振兴,关键在品种,尤其是当家品种,更要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种业不强’不仅制约企业发展,还影响老百姓餐桌安全。只有自主育种,才不会被人卡脖子。”京海集团董事长顾云飞介绍,2001年,京海集团组建研发团队,联合扬州大学、江苏省畜牧总站专家,经过十多年潜心研究,培育出了江苏第一个早熟优质地方新品种“京海黄鸡”。京海集团主导的“优质肉鸡新品种京海黄鸡培育与其产业化”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无人化”农场 乡野只闻“机”声隆 春雨过后,春耕正当时。在海安可新家庭农场的农机仓库里,农场主仲晓磊正细心擦拭着刚运到的“大家伙”——一辆红白相间、高约两米的全自动插秧机。“这台机器可是开了我们李堡镇‘无人’插秧的先河。”李堡镇蒋庄村村支书杭海峰骄傲地介绍。 早在两年前,可新家庭农场就引进了半自动插秧机,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人坐在驾驶座上通过摇杆、放苗、注土等操作,就可以实现“裤脚不沾一滴泥”将百亩黄土变绿洲,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还提高了农田智慧化程度。仲晓磊说,有了全自动插秧机,未来只要在机器上设置好行走路径、插苗需求,机器就会“听话”地跟着指令下地工作。 田埂上,一个个林立的小机器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它们有的如拳头大小,有的只有一片屏幕那么轻薄。“可别小瞧了这些设备,将农场的年均效益提高了10%以上。”杭海峰告诉记者,这是全自动灌溉系统,不用人工在后台监控操作,机器会根据田间蓄水量的高低实现自动出水灌溉、减水排涝。 放眼望去,可新家庭农场仿佛一个巨大的“工厂”,智能设备各司其职:春管时节,一米多高的喷灌头整齐排列,按下启动键,混合着除草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水流喷涌而出;如有施肥需求,无人机可以通过识别农田作物的光谱来分辨作物稀疏程度,从而差异化控制用量;盛夏蚊虫成灾,只需要打开诱蛾灯形成大型捕虫无形的网,分秒间无害化处理。 什么时候浇水、开展病虫防控,农田该施哪些肥……这些过去靠天吃饭、凭经验决定的事,现在都由科学仪器监控测算决定。仲晓磊夫妇把农场当作孩子一样,悉心抚育,不仅实现了农场高标准的“无人化”操作,还免费为村里提供社会化服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在如东虹腾合作社,技术人员刘振正在后台对春耕农田状态进行大数据分析。“什么时候有虫害,屏幕上会提醒农户对症下药。”通过这张“无形的网”,覆盖了整个合作社的千亩农田,短短两年就实现了小麦、水稻产量连年递增。春耕时节,合作社运用面向更广区域的农机物联网,通过共联、共享提高农机利用率。 “今年的目标是培养一大批技术型农民,让他们可以读懂数据,变为控制农田的‘科技达人’。”刘振说,希望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高科技农田管理中来。 数字赋能 “农业大脑”智慧升级 现代化鸡舍里,蛋鸡悠闲地啄食;恒温水池内,罗氏沼虾幼苗欢快游动……南通广袤农村,越来越多的智能传感、智能控制等数字信息技术在畜牧、水产养殖等领域运用,为现代农业装上了“智慧大脑”。 在江苏天成雅周生态智慧蛋鸡产业园,新建成的现代化鸡舍明亮整洁,一排排养殖笼架排列有序,蛋鸡有的探出脑袋认真啄食,有的闭目凝神安心产蛋,不时有鸡蛋滚进收蛋槽。工作人员打开蛋鸡养殖数字平台,育雏鸡和产蛋鸡数量、每天的产蛋量、饲料消耗量等数据一应俱全,动动手指,就能完成鸡舍环境控制、自动喂水喂料、自动集蛋、自动清粪等工作。 除了蛋鸡养殖数字平台,工作人员还有一个好帮手——巡舍机器人。每天清晨,巡舍机器人沿着地上的标线来回穿梭巡检,精准收集不同区域的环境数据,并根据鸡冠、羽毛、体型等区分并标注死鸡和绝产弱鸡。 “我们每栋鸡舍都配备了巡舍机器人,机器人搭载温湿度传感器和音视频采集设备,实现鸡舍内全方位数据采集。”南通天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卫民告诉记者,以前工人要花大半天时间巡舍,排查病死鸡,有了机器人的帮忙,巡舍效率大大提高,安全隐患也降低了。 过去养鸡场环境较差,气味难闻,在季节交替温差变化较大时,鸡容易生病、死亡。引进智能化养殖系统后,蛋鸡住上了恒温定湿的“上下铺”、吃上了精心配比的营养餐,不仅能保证鸡蛋品质,还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我们一栋现代化鸡舍最多的饲养了12万只蛋鸡,只需一名饲养员、一台手机就能管理。”李卫民介绍说,蛋鸡养殖数字平台上线后,集团产蛋率提升1.1%—1.5%,存活率提升2%—3%,节约间接人力2—3人,鸡场管理更加轻松、透明。 除了畜禽养殖,数字化技术也为现代渔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老板,我要150万尾虾苗。”当前正值罗氏沼虾的出苗旺季,南通通州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吆喝声不断,充氧打包、装箱、抽样点苗、装车发运……现场一片忙碌。罗氏沼虾素有“淡水虾王”之称,但“育苗难”是该产业最突出的问题。公司董事长何爱东介绍,幼体孵化后,需要培育20余天才能变态成小苗,其间,种虾品质、水温水质、饵料等不能有分毫差错。 走进公司育苗车间,一股湿热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28平方米、水深约一米的长方形水池紧挨着,供氧管、加热管、排水管等设备在旁边各司其职,为虾宝宝们提供优质稳定的生长环境。“我们通过智能设备调节水质水温,让虾苗吃上营养餐,喝上恒温水。”何爱东告诉记者,未来,公司将引进更多数字化技术,实现育苗到销售的全周期智能化、信息化、可溯源,让育苗不再仅靠经验,进一步降低风险,提升效益。 小循环大产业 绿色理念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清晨,海安普豪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大小运输车辆来回进出,工人将收集好的畜禽粪污装进进料池,经过发酵形成沼气和沼液,沼气发电并入电网,沼液存入田头储存池,满足附近乡镇水稻用肥需求。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海安是畜牧大县,全年畜禽粪污产生量超100万吨,如何消纳畜禽粪便一度是养殖户们的烦心事。近年来,海安加快畜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让畜禽粪污就近还田变“废”为“肥”,推动化肥减量,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 海安市耕保站高级农艺师仲崇平介绍,2021年,海安申报了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通过“养殖场户+服务组织+种植主体”模式,重点培育15个社会化服务组织,有偿提供收集、运输、施肥服务,形成“统一收集、集中发酵、定向配送、机械施用”的粪污还田利用模式,打通了种养循环“最后一公里”。 “去年我们采用沼液水肥一体化技术,节省尿素13.5吨,每斤大米还多赚1块钱。”说起去年秋收,海安尚品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宝富很是激动。“三年来,海安全市施沼液肥30.07万亩,带动周边农户施用粪肥90多万亩,既解决了养殖户粪肥的出路,还增收节支3000多万元。”仲崇平说。 走进位于通州区金沙街道港北村的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标准化区域站,连片成块的高标准农田田埂上,一排排香根草随风摇摆,等到了秋天水稻成熟期,香根草会“诱骗”水稻害虫螟虫聚集产卵,幼虫孵化取食香根草后,就被就地灭杀。“以草治虫,既保护了生态,对治虫也很有效果。”通州区植保站站长张宏军介绍。目前正值小麦生长期,田边增设了性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利用特定波段光源和定向诱芯诱集田间害虫,通过各种生物防治和物理举措的强强联合,农田里的农药使用频率和数量明显降低。 在通州植保的后台数字管理平台,工作人员正通过手机和电脑终端监测农田病虫害情况。足不出户远程进行数据收集,并结合数据反馈和田间苗情,有效指导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有效避免用药、施肥、灌溉等行为的过度化和滥用。“利用智能化的虫情监测设备指导农业生产和管理,可以大幅减少水、电、人力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等问题,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张宏军说。 品牌闯市场 “通”字号农产品大放异彩 春天,清脆鲜嫩的菜薹是南通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如皋君和民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连片种植的黑塌菜陆续抽薹开花,数十名工人正弯腰采摘菜薹。“菜薹是黑塌菜的精华,鲜嫩可口。”公司董事长左林指着一筐筐青翠欲滴的菜薹介绍,这些菜薹一部分加工成速冻产品,一部分直接运往周边市场销售。 黑塌菜是如皋特产,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其株型平展,塌地生长,又叫如皋塌棵菜、趴趴菜。由于特殊的生长习性,最初黑塌菜只在冬季有售,为了破解季节性销售难题,如皋研究加工工艺,研制出冷冻黑塌菜。“我们将冬季采收后的黑塌菜进行分拣、切割、清洗、去杂后,漂烫杀青,进行低温冷却速冻,快速锁鲜,最大程度保留它的口感和营养。”左林说,速冻后的黑塌菜在零下18℃条件下可以保存24个月。 叫响一个品牌,做强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如皋发挥长寿品牌优势,把黑塌菜作为产业富民的突破口,按照“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推介”的模式,全力推进黑塌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开发的即食菜薹、汤圆、菜猪肉水饺等十余个黑塌菜新品种,销往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国内大型连锁企业,端上了辽宁舰、雪龙号等远洋舰艇的餐桌,并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等地。目前,如皋已建成70亩黑塌菜种源繁育基地1个,30个百亩以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发展黑塌菜深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行业总产值6亿元。去年,如皋黑塌菜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在农产品消费进入更加注重品质的当下,加快品牌化建设已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消费升级的战略选择和关键举措。海安以中洋集团为龙头,专注于“一条鱼”,衍生了一群鱼。 3日,中洋集团生产车间,河豚、刀鱼、鲥鱼等“春鲜”经过加工、包装、装箱,即将发往南京、上海、苏州等地生鲜卖场。作为海安“一条鱼”的代表,中洋致力于长江珍稀鱼类的开发性保护工作,从一条河豚开始,深耕渔业发展70年不动摇,目前已形成100多个养殖加工品种的庞大产业。 “我们产品从过去的餐饮直供,发展成为B、C两端双轮驱动,直营+经销的模式,有效扩大了市场。”中洋集团副总裁刘大勇介绍,“汇集天下鱼,鱼卖全天下”的“中洋鱼天下”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倍速增长。“中洋河豚”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十强之一。 “新农人”当主角 田间地头涌动“新”力量 大棚里,七八名工人正熟练采摘着苦苣,上方悬挂的显示屏上标注着温度、湿度等各种数据;另一边育苗工厂,穴盘里一行行、一列列蔬菜苗水灵鲜嫩……步入海门区海门街道振邦村的南通强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仿佛置身一个神奇的蔬菜世界。 “这是玻璃智能温室、后面是日光温室,那片是连栋大棚。”跟着乐番天家庭农场负责人陆小伟参观,没想到,在记者眼中“长”得一样的大棚有着不同的名字。更难以想象的是,眼前这名侃侃而谈的90后“新农人”曾是个“农业小白”。 2016年,陆小伟跟着父亲陆小强从上海回老家海门种植蔬菜。“当时主要种糯玉米、露地生菜,我发现很多菜都不认识。”晚上6点工人下班后,住在农场集装箱的陆小伟就从网上学习蔬菜的生长习性、种植方式。同时不断研究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他很快从“门外汉”变为设施蔬菜栽培的“农业达人”。 “以前种菜靠经验,缺乏标准化管理,科技含量低,是设施农业发展的痛点。”陆小伟说,通过智慧赋能,农业生产更加精细化、精准化、科学化,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提质增效。 陆小伟打开手机上的小程序介绍,通过手机,可以实时查看棚内的温湿度、光照强度、蔬菜长势,根据数据变化,可以远程调控风机等设备,随时对棚里的环境等进行调节,真正实现了“云端”种菜。“田间有‘耳目’、云端有‘大脑’,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让现代设施农业‘玩’出新花样。”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越来越多像陆小伟这样怀揣新时代“三农梦”的“新农人”返乡创业,成为我市乡村振兴中一支异军突起的“新”力量。 春耕时节,如皋市新时家庭农场农场主周海明指挥着4台撒肥机,把二次发酵后的有机肥均匀撒在麦田里。“这些肥料主要来自生猪养殖场,我们把畜禽粪便收集起来,经过腐熟发酵、堆沤成肥,再回到田里。” 猪舍里,一头头猪正欢快吃食;葡萄园里一片绿意,有的枝条已经开始挂幼果……位于如皋市江安镇合作村的新时家庭农场,呈现一派花木扶疏、“种养共生”的和谐图景。 2013年底,周海明从金陵科技学院畜牧临床专业毕业后,返回家乡如皋办起养殖场。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粪污处理成了难题。“为什么不能变废为宝,把它们作为有机肥的原料呢?”他将猪场的粪污进行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供应农场,用不完的电并入国家电网,每年多出40万元的收入,同时,将沼渣、沼液作为建设生态农场的源头材料。“果蔬基地种植的葡萄、黑塌菜都是‘吃’有机肥和沼液长大的,生态无害。”周海明说,不仅产量比一般种植高了20%,而且价格也提升了50%。 2022年,新时农场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去年入选全国生态农场创新创业典型案例。“新时代的新农人要有新思维,未来才更加大有可为。”周海明说。(文/卢兆欣 唐佳美 王颖)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