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VIP尊享专业服务
查看: 148|回复: 0

[地理]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2024.5.23)——地球运动

[复制链接]

2180

主题

0

回帖

6939

积分

版主

积分
6939
发表于 2024-8-22 15: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题考点分析】

地球的自转

2023全国乙卷9题地方时的计算

2023北京卷8题日出日落方位

2023辽宁卷11题地方时计算与日影

2023山东卷14-15题太阳方位及应用

2023浙江卷(第一次)19-20题晨昏圈的判读

2023浙江卷(第二次)16题太阳高度与太阳方位的变化

2023福建卷10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2023江苏卷3-4题地球自转的特征

地球的公转

2023海南卷14-15题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2023北京卷2题公转的意义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023广东卷9-10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023湖南卷8-10题太阳对生物的影响

2023福建卷11题大气对太阳光线的影响

【考向预测】

1.以光照图为载体,考查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2.以示意图、光照图等考查联系现实生活的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如结合太阳方位与日影、太阳视运动轨迹等分析问题,重视地球运动的相关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

【备考策略】

1.掌握自转和公转的意义。

2.掌握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3.掌握太阳日出日落方位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真题回顾】

考向01 地球的自转

(2023·山东卷14~15题)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

A.生肖虎             B.生肖虎与兔之间

C.生肖兔              D.生肖兔与龙之间

15.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

A.5个B.6个C.7个D.8个



【答案】14.D    15.A

【解析】14.图中信息可知,北京时间9:20杆影指向正西,当地经度为105°E,此时当地地方时应为8:20,太阳位于正东,一天之中太阳方位关于地方时正午(正南)对称,此日当地地方时15:40太阳应位于正西,则地方时16:00太阳应位于西北方向,杆影应指向东南,读图可知,生肖虎 、生肖虎与兔之间均在东北方向, 生肖兔在正东,只有生肖兔与龙之间在东南,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5.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当地太阳东南升、正午在正南、西南落,杆影日出指向西北、正午指向正北、日落指向东北,因此一日内被杆影转过的角度小于180°,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少于6个,最多为5个,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春秋时分,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太阳光线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太阳光线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

【提分秘籍】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①地方时:

公式:T求=T已知±经度差/15°

②区时:

公式:T求=T已知±时区差

(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①经度差:两地同为东(西)经,取两数之差;一地为东经,另一地为西经,取两数之和。

②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

2.影子方向变化的判读
①影长变化:日出时影长最长,之后缩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日落时达最长。直射点上无影子。
②影子方向变化的判读: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含北回归线):顺时针方向移动。
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第一次被直射前和第二次被直射后,顺时针方向移动;
第一次被直射后至第二次被直射前,逆时针方向移动。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含南回归线):逆时针方向移动。
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第一次被直射前和第二次被直射后,逆时针方向移动;
第一次被直射后至第二次被直射前,顺时针方向移动。



考向02 地球的公转

(2023·海南卷14~15题)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左图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右图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观测当日(   )

A.甲地昼长夜短            B.乙地昼短夜长

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15.甲地位于乙地(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答案】14.D    15.A

【解析】14.读图可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甲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太阳直射点没有直射甲地。据此可知,该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夜等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根据上题可知,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北京时间5: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因此可推知甲地位于125°E;乙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为正午12:00,对应北京时间12:20,可知乙地位于115°E,因此甲地位于乙地偏东方。甲乙两地该日正午日影均朝北,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甲地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而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小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因此甲地纬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提分秘籍】

3.日出日落方位

(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

(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

(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北极点正南日出,正南日落;南极点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 = 90°- |φ - δ| 计算,其中 H 为正午太阳高度, φ为当地纬度, δ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方向: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正午太阳有时在南方,有时在北方。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都在南方。

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都在北方。

考向03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023·广东卷9~10题)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



【答案】9.A    10.C

【解析】9.由图b可知,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而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夜半球处于背对太阳状态,近地面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因此近地面太阳辐射接近于零,CD错误;此时长沙位于晨线附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区域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应呈现增加的趋势,B错误,A正确。故选A。

10.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太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反射。白昼期间气球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分子减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弱,故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C正确;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与CO2量减少、空气温度降低、人类干扰减小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日照长短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天气状况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也就越强。

【提分秘籍】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押题过关】

(2024·天津宁河·二模)维加内拉是意大利的小村庄,大致位于40°N,该村庄坐落于深谷底部,四周高山林立,每年约三个月得不到阳光的照射。后来村民们安装了巨大的反射镜,并采用阳光同步技术,控制镜面随太阳的移动调整倾斜角度和水平角度,让阳光向下照射村庄。下图示意维加内拉小村反射镜工作原理。完成下面小题。


1.与11月相比,12月该村庄反射镜(   )

A.启动时间更早,正午倾斜角度更大      B.启动时间更晚,正午倾斜角度更大

C.启动时间更早,正午倾斜角度更小      D.启动时间更晚,正午倾斜角度更小

2.该村庄将上述阳光同步技术用于光伏发电,春分日正午光伏面板倾斜角为(   )

A.30°                   B.40°                        C.50°                        D.60°





【答案】1.D    2.C

【解析】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在北半球,12月份昼长小于11月份,日出时间更晚,则该镜面启动时间更晚,排除AC;图中显示,倾斜角是镜面与垂直方向的夹角,该地位于北半球,11月正午太阳高度大于12月;根据镜面反射光线原理,12月镜面更向垂直方向偏移,即倾斜角变小,排除B,D符合题意。故选D。

2.该村庄将上述阳光同步技术用于光伏发电,为了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光伏面板应与正午太阳入射光线垂直,即光伏板倾斜角(光伏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40°-0°)=50°,光伏板倾斜角也为5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º-|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要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



(2024·重庆九龙坡·二模)东非高原是指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刚果盆地以东,赞比西河以北的高原地区。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约1200米。某公司派驻一名技术人员在东非高原某地开展为期一年的项目管理,他在工作日志中记录了派驻地某地物一年内正午日影变化情况(左图)。读“东非高原简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技术人员的派驻地可能位于图中(   )

A.Ⅰ地                   B.Ⅱ地                       C.Ⅲ地                      D.Ⅳ地

4.①-②时段,该技术人员在派驻地可能观察到的地理景观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B.大草原草木葱茏

C.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D.湖水透明度很高





【答案】3.C    4.B

【解析】3.读左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秋分(9.23),太阳直射赤道,②为冬至(12.2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地春秋分时日影朝南,说明该地位于赤道以南,冬至日的日影较长,秋分的日影较短,说明该地更靠近赤道,综上所述,C正确;Ⅰ地位于北半球,A错误;Ⅱ地位于赤道上,B错误;Ⅳ地更靠近南回归线,D错误。故选C。

4.①—②时段,即从秋分(9.23)到冬至(12.22),结合所学知识。派驻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秋分(9.23)到冬至(12.22)为南半球的夏半年,为湿季,大草原草木葱茏,B正确;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昼长夜短且昼渐长,A错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C错误;降水量较大,湖水透明度较低,D错误。故选B。

【点睛】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称为一个回归年。



(2024·山东聊城·二模)日出景观始终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热点素材。在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中,同时展出了我国甲、乙两地在二至日的日出作品,作品中显示两地冬至日日出时间相同,而夏至日日出时间却差别很大(拍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6.冬至日乙地日落比甲地早(   )

A.18分钟             B.36分钟                  C.72分钟                  D.108分钟





【答案】5.D    6.C

【解析】5.两地冬至日日出时间相同(7:12),位于冬至日某一时刻的晨线上,冬至日晨线呈东北—西南走向。夏至日,甲地日出时间应为5:12,乙地为4:00。而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国各地纬度越高,日出时间越早。故甲纬度较乙地纬度低;拍摄时间同为北京时间,甲地日出晚于乙地,故甲在乙地西侧。综上所述,甲地应在乙地西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图示为北京时间,即120°E地方时。由夏至日、冬至日日出时间,可计算二分日日出时间(地方时时6时),甲地为6:12,早于北京时间12分;乙地为5:36,晚于北京时间24分。由此可知,甲地冬至日日出地方时应为7时(7:12-0:12),日落地方时为17时,北京时间17时12分;乙地冬至日日出地方时应为7:36(7:12+0:24),日落地方时为16:24,北京时间16时;可知,冬至日乙地日落比甲地早1小时12分,即72分钟,故选C。

【点睛】在同一纬度上的两地, 越东边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 ;相同纬度昼长相等;经度越东,日出越早,日落也早。在同一经度上的两地, 白昼越长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地方时相同,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2024·广东广州·二模)“云中铁路”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连接阿根廷萨尔塔(使用西三区区时)和智利安托法加斯塔(使用西四区区时),目前运营旅游观光专列。观光专列全程运行时间约10.5小时,行车速度基本均匀。某年12月22日,小明同学乘观光专列从安托法加斯塔出发,出发时火车站挂钟显示6:30,到达萨尔塔后拍摄城市风光(萨尔塔该日昼长13小时40分)。下图示意“云中铁路”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小明同学从安托法加斯塔出发时,太阳位于列车行进方向的(   )

A.左前方             B.右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

8.到达萨尔塔后,小明同学赶在日落前进行城市风光摄影的时间还剩约(   )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4小时





【答案】7.B    8.C

【解析】7.根据图示可知,当地位于南半球;12月22日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日出东南,挂钟显示西四区区时为6点30分,安托法加斯塔经度约为70°W,地方时约为6点50分,此时太阳方位向东偏北方向移动,据材料可知,列车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前进,因此太阳位于列车行进方向右前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安托法加斯塔使用西4区区时,出发时安托法加斯区时为6:30,运行10.5小时后,区时为17时,即到达时西四区中央经线60°W地方时为17时,萨塔尔经度约为65°W,此时地方时约为16时40分;②午时12时为1天昼长中点,萨尔塔该日昼长13小时40分,13小时40分÷2=6小时50,日出时刻地方时为12时-6小时50分=5时10分,日落时刻地方时为12时+6小时50分=18时50分,最佳取值,还剩约2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计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昼以12时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1/2昼长;日落时间=12+1/2昼大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 (正午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一正午12时)×2 某地夜长=(子夜24时一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一子夜0时)×2  (2)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时长。



(2024·天津河东·一模)高考结束后王同学马上随父母外出自驾旅行。出发时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3°,汽车正由北向南行驶,此时手机显示时间为12:16.太阳高度为73°,下图为汽车玻璃反射太阳光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出发时小明一家驾车行驶的区域最可能位于(   )

A.南昌市(29°N,116°E)                     B.北京市(40°N,116°E)

C.拉萨市(29°N,91°E)                       D.西宁市(36°N,101°E

10.旅行到夏至日时同样情况再次出现,而钟表显示时间为14:16.则其位置位于出发地(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答案】9.B    10.C

【解析】9.由图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73°,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3°,由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得出当地纬度是40°N;而此刻显示北京时间为12:16,所以该地的经度为116°E,故该地为北京,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0.高考结束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要想获得同样的太阳高度角73°,应向北移动,且此时钟表显示时间为14:16,该地正午地方时为北京时间14:16,出发地正午时间为北京时间12:16,说明该地位于出发地的西侧,小明一家需向西北方向行驶,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



(2024·山西晋中·模拟预测)如图示意世界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状况,该地位于11°E经线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6月22日,该地太阳高度最小的时刻,北京时间约为(   )

A.6月21日07时16分                          B.6月22日16时55分

C.6月22日07时16分                          D.6月23日16时55分

12.图中能反映该地6月22日太阳视运动方向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





【答案】11.C    12.D

【解析】11.读图可知,该地出现极昼现象,6月22日。该地太阳高度最小的时刻是该地地方时0时。该地位于11°E经线上,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与11°E相差经度为109°,时间相差7小时16分,由于北京位于该地东面,该地太阳高度最小的时刻(该地地方时0时),对应的北京时间为6月22日07时16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读图可知,该地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该地整日都可以看到太阳,说明该地有极昼现象,且最小太阳高度大于0,应位于北极圈以内。北极圈以内极昼区太阳正北升,正北落,太阳升起后往偏东方向移动,至正午太阳移动至正南方,接着逐渐西移,因此太阳的视运动方向为顺时针,图中甲和丙为逆时针方向,乙和丁为顺时针方向,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1、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的方位也越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的方位也越偏南。



(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预测)门头沟区为北京唯一的纯山区,地处北京城区正西偏南。门头沟和斋堂两个气象站均位于门头沟区,门头沟站地处平原和浅山区过渡地带,斋堂站属于高山站,位于门头沟区中部。下图示意北京市门头沟站和斋堂站月平均日照时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斋堂站月平均日照时数多于门头沟站的原因可能是斋堂站(   )

A.地势高            B.纬度高                  C.距海近                   D.人口多

14.两站点5月平均日照时数均较6月多,其原因是5月(   )

A.白昼长            B.降水少                  C.植被稀疏               D.昼夜温差大

15.导致两站点11月至翌年2月平均日照时数均较少的天气可能是(   )

A.晴朗                B.大风                      C.阴雨                      D.雾霾





【答案】13.A    14.B    15.D

【解析】13.门头沟和斋堂两个气象站均位于门头沟区,纬度位置、距海远近和人口数量没有明显差异,BCD错误;门头沟站地处平原和浅山区过渡地带,斋堂站属于高山站,斋堂站由于地势更高,日照时间较长,因此月平均日照时数多于门头沟站,A正确。故选A。

14.两站点均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5月雨季还未来临,降水少,晴天多,平均日照时数较多;而随着夏季风的不断深入,6月降水量较5月多,晴天更少,因此6月平均日照时数更少,B正确;6月昼长比5月长,A错误;5月和6月植被覆盖度差别不大,C错误;昼夜温差大不影响日照时数,D错误。故选B。

15.11月至翌年2月降水较少,晴天多,晴天多会导致平均日照时数多,AC错误;大风不影响日照时数,B错误;11月至翌年2月气候寒冷,是取暖季节,能源消耗较多,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此造成均日照时数较少,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



(2024·河南·二模)山地风化物质在地表径流的搬运作用下被带至山麓地带,因河床变宽,流速变慢,大量物质在山前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我国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因河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堆积物质受河流水量、河流流速、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扇形堆积物质在厚度、宽度、堆积粒径上差异较大。地转偏向力与河流流量、流速呈正相关。下图为西北干旱区某山麓扇状堆积体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与西北干旱区相比,太行山东麓扇形堆积体(   )

A.被搬运距离远                                    B.纵向长度较小

C.横向长度较大                                    D.扇形发育典型

17.仅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图示扇状堆积体PQ处堆积粒径的变化为(   )




【答案】16.A    17.D

【解析】16.结合所学知识,与西北干旱区相比,太行山东麓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河流水量大,河流携带和搬运作用较强,山地风化物质被搬运的距离远,因此山前堆积物质横向宽度较小,纵向长度较大,扇形发育不典型,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7.结合所学知识,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同一水平方向,应沉积大颗粒物质。西北地区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与东部季风区相比,河流搬运能力弱,山麓河流流出山口,河流水量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侧方向河流流量较大,堆积物粒径应较大。图示PQ一线,P侧位于河流出山口右侧方向,因径流量大,河流流速快,地转偏向力影响作用强,故P侧沉积粒径应较大。故选D。

【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由粗到细,分选性逐渐变好。



(2024·江苏宿迁·三模)下图为2024年元旦跨年时刻江苏某同学查询到的太阳和月亮高度轨迹示意图,该同学在元旦(农历二十)日出时刻观察到了日、月同天景象。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跨年钟声响起时,东半球新年的范围占全球的(   )

A.5/6                  B.2/9                        C.1/6                         D.1/9

19.该同学观察到的日、月同天景象位置示意图是(   )






【答案】18.D    19.C

【解析】18.由图可知,当跨年钟声响起时,意味着北京时间为0时,也就是新的一天开始,即120°E为0时,而东半球经度在20°W向东至160°E,证明了120°E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处在新年的范围,为40°,占全球360°的九分之一,也就是东半球新年的范围占全球的1/9,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故选D。

19.由题意知,该同学在元旦(农历二十)日出时刻观察到了日、月同天景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日期为一个月的农历二十时,月亮应该位于渐亏凸月的位置附近,渐亏凸月出现在下半夜,且月左侧圆,由此排除B、D两项;再依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观测者朝南,太阳日出位置在东方刚日出时,此时月亮刚好朝着西方落下,在西方天空能看到月亮,由此判定C项正确,A项错误。故选C。

【点睛】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2024·山东菏泽·一模)地表反照率是表征地表反射太阳辐射能力的参数。受太阳高度角、下垫面状况等因素影响,地表反照率的时空差异大。有研究表明,当太阳高度角大于40°时,地表反照率基本不再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图示意我国某地1月、4月、7月、10月晴天日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平均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丁对应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1.该地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藏北高原               D.四川盆地

22.甲月份地表反照率偏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太阳高度角小                                    B.地表积雪量大

C.土壤含水量高                                    D.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20.C    21.C    22.B

【解析】20.根据材料信息,当太阳高度角大于40°时地表反照率基本不再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读图可知,丁曲线在10:00-20:00时段内,地表反照率基本不变,说明此时太阳高度角大于40°,同时丁跨越的时间较长说明昼较长,应为7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图中每条曲线横向的中点大致为当地地方时的12时,此时对应北京时间约为15时,因此可计算得知该地位于75°E附近,四个选项中只有藏北高原符合该特征,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2.读图可知,甲曲线占据的时间最短,说明昼长短,代表1月份,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藏北高原地表反照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地表冬季积雪量大,反射率高。太阳高度角、植被覆盖率和土壤含水量对地表反照率影响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北半球夏半年(春分-秋分)昼长夜短,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昼短夜长。 作者:地理学苑游老师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4733700/ 出处:bilibil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QQ|中关村在线|IT之家|太平洋手机|移动|华为官网|vivo手机|华军软件园|手机版|苏四哥综合网 ( 桂ICP备2022004686号|桂ICP备2022004686号 )

GMT+8, 2024-11-15 17:17 , Processed in 0.19102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