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设备更新决策应用实例
- 案例背景
- 某丝绸织造企业的织造设备已经使用多年,设备老化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企业考虑更新设备,新设备价格为 200 万元,使用寿命为 10 年,预计残值为 20 万元。
- 成本分析
- 直接成本:购买新设备的资金支出是主要的直接成本。同时,新设备的能源消耗与旧设备有所不同,新设备每小时能耗费用为 15 元,旧设备为 10 元。假设设备每天运行 8 小时,一年运行 300 天,那么新设备每年能源成本比旧设备增加(15 - 10)×8×300 = 12000 元。
- 间接成本:新设备需要员工进行新的操作培训,培训费用为 5 万元。此外,旧设备的维修成本逐年增加,预计今年维修成本为 8 万元,且后续还会上升;新设备在质保期内维修成本较低,预计每年 2 万元。
- 效益分析
- 质量效益:新设备能够提高织造精度,使产品的次品率从 10% 降低到 3%。假设企业每年生产丝绸 10 万米,每米售价为 100 元,原来因次品造成的损失为 10 万 ×10%×100 = 100 万元,更新设备后损失为 10 万 ×3%×100 = 30 万元,质量效益为 100 - 30 = 70 万元。
- 生产效率效益:新设备的织造速度比旧设备快,旧设备每天生产丝绸 300 米,新设备每天可生产 400 米。一年按 300 天计算,新增产量为(400 - 300)×300 = 30000 米,每米利润为 30 元(售价减去原料等成本),生产效率效益为 30000×30 = 90 万元。
- 综合分析与决策
- 计算净现值(NPV)来评估设备更新的可行性。假设折现率为 8%,先计算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即效益减去成本。在成本方面,设备折旧(200 - 20)/10 = 18 万元,加上能源成本增加、培训费用和维修成本等,每年总成本约为 37.2 万元;在效益方面,质量效益和生产效率效益总和为 160 万元,每年净现金流量为 160 - 37.2 = 122.8 万元。通过年金现值系数计算 10 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并减去初始投资 200 万元,得到 NPV。如果 NPV 大于 0,说明设备更新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 原材料替代决策应用实例
- 案例背景
- 一家丝绸织造企业目前使用天然蚕茧作为主要原料,考虑使用一种新型的人造丝原料来部分替代蚕茧,以降低成本。
- 成本分析
- 直接成本:天然蚕茧的采购价格为每千克 300 元,新型人造丝原料价格为每千克 150 元。但人造丝原料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特殊的助剂,助剂成本为每千克人造丝 20 元。假设生产相同质量的丝绸,使用蚕茧的用量为每米 1 千克,使用人造丝用量为每米 1.2 千克。那么使用蚕茧的直接成本为每米 300 元,使用人造丝的直接成本为(150 + 20)×1.2 = 204 元。
- 间接成本:由于人造丝的物理性质与蚕茧丝有所不同,在织造过程中可能需要对设备进行一些调整,调整成本为 5 万元。同时,人造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稍差,可能导致产品的售后维修成本增加,预计每米增加 3 元。
- 效益分析
- 价格效益:虽然人造丝产品的质量与天然蚕茧产品有差异,但在一些中低端市场仍有一定的需求。使用人造丝生产的丝绸产品售价为每米 180 元,使用蚕茧生产的产品售价为每米 220 元。每米人造丝产品利润为 180 - 204 - 3 = - 27 元(暂时亏损),每米蚕茧产品利润为 220 - 300 = - 80 元(亏损)。但从整体成本控制角度看,人造丝产品的亏损程度较小。
- 市场拓展效益:人造丝产品可以开拓对价格敏感的中低端市场,预计每年可新增销量 5 万米,这将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
- 综合分析与决策
- 通过计算效益 - 成本比(BCR)来比较。假设企业计划生产 10 万米产品,使用蚕茧的总成本为 300×10 万 = 3000 万元,总亏损为 80×10 万 = 800 万元;使用人造丝的总成本为 204×10 万 + 5 万(设备调整成本)= 2045 万元,总亏损为 27×10 万 = 270 万元。从短期看,虽然两种方案都亏损,但人造丝的亏损相对较小。从长期看,考虑市场拓展效益,如果新增市场的利润能够弥补亏损并实现盈利,那么可以考虑使用人造丝部分替代蚕茧。同时,还要考虑品牌形象等因素,因为天然蚕茧产品在高端市场可能更具品牌价值。
- 外包决策应用实例
- 案例背景
- 丝绸织造企业的印染环节成本较高,且技术更新快。企业考虑将印染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印染厂。
- 成本分析
- 直接成本:企业自己进行印染,每米丝绸的印染材料成本为 10 元,设备折旧、能源等成本为 8 元;外包给印染厂的价格为每米 16 元。从直接成本看,外包成本略高,但可以节省设备和能源等方面的投入。
- 间接成本:自己印染需要雇佣专业的印染工人,人工成本为每米 5 元,并且要承担印染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如次品率为 8%,每米次品损失为 30 元(包括原材料和加工成本);外包后,质量风险由印染厂承担,企业只需要对成品进行检验,检验成本为每米 1 元。
- 效益分析
- 质量效益:外包印染厂拥有先进的印染技术和设备,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印染服务,使产品的色牢度和色彩均匀度更好。这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售价从每米 100 元提高到 105 元。假设企业每年印染丝绸 10 万米,质量效益为(105 - 100)×10 万 = 50 万元。
- 资源整合效益:企业将印染业务外包后,可以将更多的资源(如资金、人力、场地等)集中在织造等核心业务上,提高核心业务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例如,企业可以利用腾出的场地扩大织造车间,预计每年可增加织造产量 2 万米,每米利润为 20 元,资源整合效益为 2 万 ×20 = 40 万元。
- 综合分析与决策
- 计算成本 - 效益指标来评估外包决策。首先计算成本,自己印染每米总成本为 10 + 8 + 5 + 8%×30 = 25.4 元,外包每米总成本为 16 + 1 = 17 元。然后计算效益,质量效益和资源整合效益总和为 50 + 40 = 90 万元(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通过比较外包前后的成本 - 效益情况,如计算 NPV 或 BCR,来判断外包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利益。如果效益的增加超过成本的增加,外包决策可能是可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