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厦门市石室书院)承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佛医论坛在厦门市石室书院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中华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开对话和学术研讨,佛教与医学同样缘起于对生命的关切,针对种种病苦,佛陀曾传授过许多治疗疾病的医经,在佛教的庞大体系中,对疾疫的剖析和救治的方法都有系统的描述。本次论坛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024年对台交流重点项目,论坛对增进两岸同胞对佛医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推动两岸在佛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意义重大。
开幕式
出席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交流局一处处长陈元鹏,福建省委台办交流处处长饶晋鹏,厦门市委台办副主任虞圣坚等领导嘉宾,及海峡两岸三十余家科研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纪华传研究员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纪华传研究员主持论坛开幕式
厦门海沧区领导姬侃致欢迎词
厦门海沧区领导姬侃首先致欢迎词,姬侃在致辞中提到:今年佛医论坛以“中华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挖掘佛医文化的精髓,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推动中华医药文化的复兴与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此次论坛的深入交流与探讨,必将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对佛医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推动两岸在佛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迈向新的高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她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灵家园,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佛教医学作为佛教救世思想的集中外化表现,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筱筠强调,未来,我们衷心希望继续与厦门市石室书院(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佛教医学的理论挖掘、佛医文化的对外推广、两岸佛教文化的学术交流等方面通力合作,继续为两岸同胞的共融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台湾学者代表、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副执行长何日生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台湾学者代表、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副执行长何日生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在物质欲望极度膨胀、心灵愈发空虚、人际与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佛教医疗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心灵的平和。它提倡的并非仅仅个人的健康,而是人与环境间的和谐共生,以慈悲之心面对各种生命与恶质环境,追求个人、群体与自然的均衡与共善。
通过两岸福益论坛,我们期待能推动佛教医疗事业迈向新里程,并使佛教医疗的科技、智慧和人文精神成为当代医疗的核心力量,共同建构人人健康、心灵清淨、物质丰饶、和谐共善的美好世界。
大陆学者代表、东南大学人文学院董群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大陆学者代表、东南大学人文学院董群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佛教把自己的医学智慧称为医方明,是佛教五明之一,中国三大语系佛教中的医学是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博大精深,我们对其的研究,特别是医学界对其的研究和应用推广都不够,今天这个主题的会议就显得非常重要,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藏语系、巴利语系的学人、法师,更多医学界的专业人士加入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推广。
开幕式现场
厦门市石室禅院的住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石室书院院长忠明法师作主旨演讲
佛医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慈悲。佛医学以三学、四大、五蕴等佛学理论为指导,以悟证论治、调理心神、注重饮食为特征的医药学体系。它强调身心灵的全面协调,并以启迪无上智慧、改善思想境界为目标。对传统佛医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研究,有利于佛学文化服务于当代社会的实践传承,并对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前瞻性贡献。
身心健康是两岸人民共同关心的生命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具有大智慧、大妙用的佛医文化在两岸间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2016年以来,海峡两岸佛医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论坛促进了两岸宗教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加深了两岸民众之间的心灵契合。它们不仅是学术的平台,更是情感的纽带,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在合作中共同发展。第四届海峡两岸佛医论坛的召开不仅能够继续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还能共探佛医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价值与意义,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海峡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与会嘉宾合影